
“講臺雖小,可育萬千桃李;代表雖微,能擔為民重任?!蔽迮_縣臺城學校副校長白淑平扎根講臺三十余載,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教育理念。她是全國優(yōu)秀教師,用知識與愛點亮孩子們的未來;她更是心系民生履職盡責的山西省人大代表,將群眾呼聲轉化為一項項務實建議,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(yè)業(yè),以師者初心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忠誠。
三尺講臺:用愛與責任詮釋使命
1992年,白淑平被分配到東冶實驗小學任教,帶著青澀的她,硬是將她所帶的實驗班學生,在統(tǒng)考時成績名列前茅,因此她被評為忻州市教學能手。1998年調任臺城學校任教研組組長后,她開創(chuàng)性地推行“示范課+集體研討”模式,使學校數學教學水平大幅提升,臺城學校一時間成為周邊家長選擇的香餑餑。
“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,而是把心燈點亮,我就是那根點亮學生心燈的火柴?!痹诮虒W中,白淑平善于把“大道理”轉化為“小故事”,并注重孩子們的心理教育。當她看到學生情緒低落時,會輕撫學生頭部,并輕言慢語鼓勵,學生的積極性會大為轉變,她用“看得見的教育”,點亮每個學生的心燈。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,她經常備課到凌晨,把數學知識編成童話故事,用自己獨創(chuàng)的教育方式,激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,她常說:“看到孩子們眼里閃著求知的目光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?!?/p>
在連續(xù)12年的送教下鄉(xiāng)活動中,她堅持“做火柴,不做燈塔”。在茹村小學,她帶著孩子們用玉米粒演示乘法原理;在神西鄉(xiāng),她教會教師用廢舊紙箱制作幾何教具。她常說:“教育均衡不是喊口號,而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觸摸到知識的溫度。”正是這份堅持讓白淑平獲得了全國優(yōu)秀教師等50余項榮譽。
急民所急:破解難題彰顯代表擔當
在履職的道路上,白淑平的腳步從未停歇。當她得知學校2名三年級學生因戶籍問題而沒有學籍時,立即協(xié)調公安、教育等部門,推動全縣排查出25名無戶籍學生,開通“綠色通道”,為他們解決戶口問題。
她積極參與義務教育優(yōu)質均衡發(fā)展視察工作,推動高中特色課程建設與“普職融通”合作。針對家長反映“課后服務單一”“校門口交通擁堵”等問題,她推動臺城學校試點開設小主持、口風琴、民族舞等特色課程,惠及700多名學生,200余名留守兒童從中受益。
為民發(fā)聲:以師者匠心踐代表初心
“人大代表不僅是榮譽,更是沉甸甸的責任?!卑资缙綍r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責任擔當。她關注鄉(xiāng)村教育短板,從推動農村小學配備專職體育教師,到建議建立“留守兒童之家”,讓留守兒童在情感上有依托、學習上有指導、成長上有保障。她發(fā)現(xiàn)部分學校存在教師兼職校醫(yī)的情況,于是深入17所學校調研,提交了《關于中小學配置專職校醫(yī)的建議》,推動專職校醫(yī)配備進程。她關注師生心理健康,提出相關建議,促成五臺縣教育局成立“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”,構建起家校社協(xié)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,推動鄉(xiāng)村教育更加健康完善。
未來,她將繼續(xù)以師者匠心踐代表初心,在教育與履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。
(記者 徐國華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