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我國民間文化中,和合文化是一種喜慶文化,由此衍生出的和合二仙更是以和樂祥和、一團(tuán)和氣深受古今人們的喜愛。
明代學(xué)者田汝成在其所著筆記《西湖游覽志馀·委巷叢談》中談到:“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,其像蓬頭笑面,身著綠衣,左手擎鼓,右手執(zhí)棒,云是和合之神。祀之,可使人在萬里之外,亦能回家,故曰萬回?!痹谒磥恚秃现衲耸侨f回。不過,和合神為寒山和拾得的說法更為廣泛。如清代學(xué)者翟灝在《通俗編》中所言:“今和合以二神并祀,而萬回僅一人,不可以當(dāng)之矣?!庇谑牵诿袼字斜阋院胶褪暗萌〈f回,并稱二人為“和合二仙”。清雍正年間,皇帝下詔封寒山為和圣,拾得為合圣。由此,寒山和拾得更是成為官方承認(rèn)的和合二仙。事實(shí)上,寒山和拾得的思想也正與和合文化契合,著名的“寒山問拾得”即為此證。寒山曾經(jīng)問拾得:“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,如何處治乎?”拾得說:“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,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你且看他?!边@種“以和為貴”的思想,正是我國民間傳統(tǒng)和合文化的精髓。
筆者收藏有一只清代五彩瓷枕,上面描繪的正是和合二仙圖。在瓷枕上下兩面,各題有一首詩。上面詩為“倏爾過春秋,寂然無塵累??煸蘸嗡??靜若秋江水?!毕旅嬖姙椤昂蜌饽吮姾?,合心則事和。世人能和合,快活樂如何?!敝v明世人能夠和合、世間便能和諧的道理。
無論古今,講究和合文化,對家庭和社會和諧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。如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所言:“施教導(dǎo)民,上下和合?!本雍投煌翘幨篮秃?;萬邦協(xié)和,是世界和合;天人合一,是宇宙和合,人人和合,方能世界大同。來源:山西新聞網(wǎng)
(責(zé)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