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蕭疏桐葉上,月白露初團。滴瀝清光滿,熒煌素彩寒。風搖愁玉墜,枝動惜珠干。氣冷疑秋晚,聲微覺夜闌。凝空流欲遍,潤物凈宜看。莫厭窺臨倦,將晞聚更難?!碧拼鞑斓摹对乱刮嗤┤~上見寒露》,說的是寒露時節(jié)的一個月明之夜,梧桐樹葉上的露水引起了詩人濃烈的興趣。通過一滴寒露,詩人描繪出了一幅深秋時節(jié)令人神往的美妙畫卷。
寒露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七個節(jié)氣,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(jié)氣,表示秋季時節(jié)的正式結(jié)束。從氣候特點上看,寒露時節(jié),北方廣大地區(qū)均已進入秋季,東北、西北一些地區(qū)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,南方也秋意漸濃。然而這樣的節(jié)氣,卻總會勾起詩人的無限情思。一篇篇膾炙人口的“寒露詩”,生發(fā)于在這個秋涼如水的時節(jié)。
“裊裊涼風動,凄凄寒露零。蘭衰花始白,荷破葉猶青。獨立棲沙鶴,雙飛照水螢。若為寥落境,仍值酒初醒?!碧瞥拙右住冻厣稀?,描寫了一幅寒露時節(jié)的凄清景色:裊裊的涼風吹動,凄冷的寒露凝結(jié)。蘭草衰零花越來越白,荷花殘敗葉子卻更青了。沙鶴獨自棲在沙灘上,兩只水螢齊飛。如果說寥落孤寂的境地是怎樣的,那就是酒醒之時看著這些凄冷景色。而唐朝王昌齡的《齋心》,卻展現(xiàn)了一幅秋天的愜意:“女蘿覆石壁,溪水幽濛朧。紫葛蔓黃花,娟娟寒露中。朝飲花上露,夜臥松下風。云英化為水,光采與我同。日月蕩精魄,寥寥天宇空?!睋?jù)說這首詩是王昌齡在山中修行時所寫,女蘿等植物覆蓋了石壁,溪水幽幽地流著。紫葛、菊花在寒露時節(jié)靜靜開放著。早晨喝花上的露水,晚上就靜臥在松下,享受輕風。“新開寒露叢,遠比水間紅。艷色寧相妒,嘉名偶自同。采江官渡晚,搴木古祠空。愿得勤來看,無令便逐風。”唐朝韓愈的《木芙蓉》,給人的是另一番別致的景色,寒露叢中,殘荷亭亭。
許多詩人把寒露這個節(jié)氣的特點描寫得生動有趣。如:唐朝宋之問的《初到陸渾山莊》,“授衣感窮節(jié),策馬凌伊關。歸齊逸人趣,日覺秋琴閑。寒露衰北阜,夕陽破東山。浩歌步榛樾,棲鳥隨我還。”還有唐朝柳宗元則是叮嚀友人寒露添衣,“新亭俯朱檻,嘉木開芙蓉。清香晨風遠,溽彩寒露濃。瀟灑出人世,低昂多異容。嘗聞色空喻,造物誰為工。留連秋月晏,迢遞來山鐘?!?/p>
傷春悲秋更是詩人筆下的一種濃烈情緒。“古木蒼苔墜幾層,行人一望旅情增。太行山下黃河水,銅雀臺西武帝陵。風入蒹葭秋色動,雨余楊柳暮煙凝。野花似泣紅妝淚,寒露滿枝枝不勝。”唐朝劉滄的《秋日望西陽》,秋天山上古木參天,樹干上長滿了苔蘚,旅途的人們看到后立刻增添了幽思之情。此時正值秋日,風吹著蒹葭,雨后的楊柳枝上煙氣裊裊,那些野花像是女子哭泣一般,寒露凝霜,結(jié)在枝上,樹枝都要無法承受這秋日的沉重了?!俺侵薪鸾j騎,出餞沈東陽。九月寒露白,六關秋草黃。齊謳聽處妙,魯酒把來香。醉后著鞭去,梅山道路長?!碧瞥n翃的《魯中送魯使君歸鄭州》,表現(xiàn)出草黃葉落,冷露蒼茫。秋天本就是充滿著衰敗與凋零之感,詩人卻要在此情此景之下送別友人,天涯路遠,臨別依依。
寒露時節(jié),捧一本唐詩,賞讀那些動人的寒露詩,感受的是一種最美的秋意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