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(xué)史上有著名的“ 唐宋八大家”。他們的姓氏在“百家姓”中如何呢?
先來看看韓愈的韓姓,不僅因為韓愈最年長,論成就、論影響力,韓愈都是其中的帶頭大哥。最早的韓姓源自黃帝之孫韓流,這一點《山海經(jīng)》上有明確記載。周初,周公旦封成王弟于韓,春秋時這個韓國被晉所滅,國人以韓為姓,此是第二支韓姓。晉國封晉卿韓武子于韓原,韓武子子孫參與分晉,建立戰(zhàn)國七雄之一的韓國。這支韓姓人就以邑、國為姓。此外,北魏孝文帝將鮮卑出大汗氏改為韓姓。
柳宗元的柳姓主要出自地名。魯國士師展禽封邑在柳下,謚號惠,人稱“柳下惠”,就是鼎鼎大名坐懷不亂的柳下惠。其后人便以柳為姓。秦漢之際,楚懷王孫心被擁為義帝,建都柳,子孫就以都城為姓。
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(lǐng)袖,其姓是復(fù)姓,且是個很有意思的復(fù)姓。越王無疆之次子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,為歐陽亭侯,子孫得姓歐、歐陽、歐侯。漢朝時,漢景帝賞識富商歐安,對他說:“ 卿才德兼?zhèn)洌吻分?,?yīng)去欠為區(qū)?!庇钟辛藚^(qū)姓。北宋末年和明朝時,歐陽姓又三分為歐、陽和歐陽。這么多姓氏同宗,還真是蔚為壯觀啊。
三蘇的蘇姓在八大家中有數(shù)量優(yōu)勢。蘇姓人尊昆吾為其始祖。顓頊后裔樊是夏朝諸侯,初封于昆吾,后又封于蘇,夏桀時蘇國被商湯所滅。周初蘇國復(fù)國,春秋時被狄所滅,國人以國為氏。
王安石的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,其源流卻最復(fù)雜。王氏為姓系由爵位而來,意指帝王之裔或王族之后。虞舜的后代,商朝比干的子孫,周朝的王子成父、王子喬等王族后裔,魏國信陵君和齊王田建的苗裔,都自認(rèn)是王族之后,都以王為姓。有些外姓人、外族人,覺得王筆畫少、意頭好、叫起來響亮,改以王為姓。這王姓里有真王,還有假王、混王,怪不得姓的人多呢。
曾鞏的曾姓源自鄫國。夏王少康封曲烈于鄫,建立鄫國。鄫國歷經(jīng)夏、商、周三朝,春秋時為莒國所滅,太子巫奔魯,后代用原國名鄫為氏,后去邑旁,表示離開故城,稱曾氏。曾姓出過宗圣曾子,是儒家五圣之一,目前曾姓人都以曾子為開派祖先。
從八大家姓氏上我們可總結(jié)出許多姓氏規(guī)律。譬如,姓氏有單姓復(fù)姓,以單姓居多。姓氏有大姓小姓之分,王姓、韓姓現(xiàn)位居第一和第二十五,是大姓,歐陽雖是小姓,在復(fù)姓里卻算得大姓。許多姓氏起自地名,像韓、蘇、曾得自國名,柳得自邑名,而歐陽則得自山名。古代有圖騰崇拜,這也是姓氏的一大源流。韓原意是井垣,曾(甑)是陶制品,而柳、蘇都是植物。至于王是首領(lǐng),以王為姓很可能是偶像崇拜。
(責(zé)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