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筆的起源
毛筆(Chinese brush,writing brush),是一種源于中國的傳統(tǒng)書寫工具。有玉管、翠管等雅稱,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。幾千年來,它為創(chuàng)造漢族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,為促進漢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,做出了卓越的貢獻。毛筆是漢民族對世界藝術(shù)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,有著悠久的歷史。編輯區(qū)添加圖片模板,點擊圖片區(qū)域可以更換圖片。

毛筆,是古代漢族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(fēng)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、繪畫工具。當(dāng)今世界上雖然流行鉛筆、圓珠筆、鋼筆等,但毛筆卻是替代不了的。據(jù)傳毛筆為蒙恬所創(chuàng),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(xiāng)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(nóng)歷三月初三,如同過年,家家包餃子,飲酒慶賀,紀(jì)念蒙恬創(chuàng)毛筆。
自元代以來,浙江湖州生產(chǎn)的具有“尖、齊、圓、健”特點的“湖筆”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。毛筆在歷代都有不同的稱呼。春秋戰(zhàn)國,諸侯稱雄。此時,各國對毛筆的稱呼都不同。吳國(今江蘇)叫“不律”,楚國(今湖北)叫“插(竹)”。 而白居易稱筆為“毫錐”,《寄微之》詩云:“策目穿如札,毫鋒銳若錐?!?/p>
毛筆的分類
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,還有筆毛的種類、來源、形狀等來分。
按筆頭原料可分為:胎毛筆、狼毛筆(狼毫,即黃鼠狼毛)、兔肩紫毫筆(紫毫)、鹿毛筆、雞毛筆、鴨毛筆、羊毛筆、豬毛筆(豬鬃筆)、鼠毛筆(鼠須筆)、虎毛筆、黃牛耳毫筆、石獾毫等,以兔毫、羊毫、狼毫為佳。
依常用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:小楷,中楷,大楷。更大的有屏筆、聯(lián)筆、斗筆、植筆等。
依筆毛彈性強弱可分為:軟毫,硬毫,兼毫等。
按用途可分為寫字毛筆、書畫毛筆兩類。
依形狀可分為:圓毫,尖毫等。
依筆鋒的長短可分為:長鋒,中鋒,短鋒。
我國制筆歷史上以侯筆(河北衡水)、宣筆(安徽宣城)、湖筆(浙江湖州)、魯筆(山東昌邑)、齊筆(山東廣饒)為上。
使用須知
在買筆之前還要了解一下毛筆的型號。毛筆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、中楷、大楷,再大就是屏筆、聯(lián)筆、斗筆、植筆等。由于各個筆廠的名稱、牌號的不同,大小也各不相同。初學(xué)者可以買一支長鋒羊毫筆,筆鋒長度在四五厘米左右,直徑在一厘米左右,這樣的毛筆可以寫七厘米見方的大楷字。對于剛學(xué)毛筆字的人來說比較合適。
好的毛筆,都具有尖、齊、圓、健四個特點,使用起來運轉(zhuǎn)自如。
保養(yǎng)和使用
一、使用1.開筆 用溫水將新筆筆鋒全開或用手指從筆的頂部一點點將毛揉開。2.潤筆 使用過的筆再次使用前需用清水將筆毫浸濕,然后將筆倒掛數(shù)十分鐘,使筆鋒恢復(fù)韌性。3.入墨 為使墨汁滲進筆毫,須將清水吸干,可用吸水紙輕拖筆毫。要注意的是:入墨少,筆不能運轉(zhuǎn)自如,入墨多反而筆的4腰部軟漲無力。
二、保養(yǎng)1.使用后要立即洗筆,洗凈后不要裝上筆套(樓上那位說的是不正確的),將余水吸干并理順。將筆放在陰涼處倒掛陰干或用筆簾存放,不可將筆暴曬在陽光下。2.不要放口中舔毛;不要在寫字繪畫外使用;不能在溶劑里使用;筆尖套是在運輸中作為保護筆頭使用的,一旦用筆后就不要再裝上,以防筆毛腐爛和出現(xiàn)脫毛現(xiàn)象。
毛筆用完后應(yīng)立即洗凈余墨,以免筆鋒粘結(jié),宜掛在筆掛上,以保持筆鋒的彈性。如遇積墨粘結(jié)或使用新筆,可用溫水浸泡,不可硬性撕散或用開水浸泡,以免斷鋒掉頭,新筆應(yīng)裝入紙盒或木盒內(nèi),并放些樟腦丸,以防蟲蛀,經(jīng)常晾曬,防止生霉。
(責(zé)任編輯:李冬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