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預訂的9月9日北京飛昆明單程機票只需400多元,而國慶期間的同一航線最高漲到了1500元以上。與其擠在高峰期,不如靈活安排假期,輕松省下一大筆?!边@位消費者算的這筆賬,可以說是,用低價格享受了與黃金周同樣的服務。
“十一”黃金周尚未到來,9月份成為了旅游市場“洼地”,“錯峰游”的高性價比,使其成為一些人的新選擇。
“錯峰游”的吸引力在于,體驗感更佳。不用定時間拼手速搶票,行程節(jié)奏盡在掌握;無需在景點排大隊“看人頭”,從容欣賞文物古跡山水畫卷;不必面臨服務水準“打折”,相關資源更有保障……種種體驗優(yōu)勢,符合人們對舒緩休閑的向往,更好滿足文旅消費升級的需求。旅行的意義,本該是靜下心來感受人文風景,而非在嘈雜人潮中匆匆“打卡”。
面對“錯峰游”升溫,文旅市場推出多樣化產(chǎn)品。以秋季為主題策劃旅游線路,秋色意蘊醉人心脾;為中老年人定制“夕陽紅”旅游團,主打休閑松弛;跟著賽事、演唱會等去旅行,更符合年輕人胃口。哪里有消費需求,哪里就是文旅供給的著力點,體現(xiàn)出“雙向奔赴”的上佳態(tài)勢。
春日到江西婺源看油菜花海,冬季赴哈爾濱玩雪看冰燈,去山東淄博品嘗美味燒烤……一系列“火出圈”的文旅亮點,不只是游客的實惠選擇,更是市場的主動吸引,文旅市場開發(fā)更多新玩法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,逐漸形成“淡季不淡、旺季有序”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要讓“錯峰游”走得更遠,還要確保“有假可錯”。對有關部門來說,要進一步落實好帶薪休假、彈性休假等制度,保障更多人擁有自主選擇休閑時間的權利,更好滿足廣大群眾對“詩和遠方”的向往,讓文旅消費更具韌性。
“錯峰游”是一扇窗,能夠窺見旅游消費正從“追求數(shù)量”向“追求質量”轉變。積極順應變化,填補市場空白,讓人們在輕松的時光里邂逅更多美好風景,是文旅產(chǎn)業(yè)走向成熟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必由之路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